第(2/3)页 此时,苏联与日本签有中立条约,一旦落入苏联境内,极可能被引渡给日军,结局不言而喻。 语毕,杜立特毅然转身,第一个钻入领航机的驾驶舱。 “大黄蜂”号航母迅速调整航向,以最高速迎风疾驰,为轰炸机起飞创造最有利的条件。 在地勤人员撤走轮挡后,杜立特深吸一口气,将油门推满,轰炸机开始在甲板上笨重地加速。 他紧握操纵杆,双眼直视前方。就在飞机冲出甲板边缘,机头猛地向下一沉的瞬间,用尽全身力气猛拉操纵杆! 机身剧烈抖动,在失速的边缘挣扎了一下,几乎要触碰到下方翻涌的浪花。随即昂起头,贴着海面成功地爬升起来! 甲板上爆发出短暂的欢呼,紧接着,第二架、第三架……一架接一架的轰炸机依次冲破甲板的束缚,咆哮着升空。 它们在杜立特的领航下,朝着日本本土的方向飞去,很快便消失在天际线上。 威廉中将站在舰桥上,凝视着轰炸机群消失的方向。 良久,他转过身,对副官沉声道:“全舰队,立即转向,返航。” 与此同时,日本大凑警备府在接到“日东丸-23号”巡逻船的示警后,火速向海军省发出警报。 消息很快传到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,日本海军高层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。 他们认为美军航母至少需抵近至本土三百海里以内,舰载机才可能起飞。并且,即便美军真有意发动空袭,最快也要到次日凌晨才能抵达。 于是他们下令所有战机和舰队进入战备状态,全力在海上拦截美军航母,而疏忽了本土的防空。 而另一边,16架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后,经过4 个多小时的飞行,终于抵达日本海岸线。 按照预定计划,机群以二至四架为一组,分散扑向各自的目标。 其中十架飞向东京,其余六架分别前往神户、名古屋与横滨。 此时正值午时,东京城内一片“祥和”。 第(2/3)页